許曉暉疑患乳癌暴瘦 醫生:晚期乳癌好多併發症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12/03 21:34

最後更新: 2018/12/03 21:35

分享:

分享:

民政事務局前副局長許曉暉疑患乳癌,10月相片可見她面容消瘦,與過去飽滿的樣子有別。

民政事務局前副局長許曉暉因病逝世,終年44歲。有近月曾見過許曉暉的不同人士均指,許曉暉明顯暴瘦,但精神不錯。消息人士透露,許曉暉患上乳癌,並因併發症奪命。

今年8月,傳媒曾拍到許曉暉外出與家人飲茶,當時曾問她消瘦原因,她解釋離開官場減少應酬,不用常吃油膩食物,而且作息定時,所以瘦了。

許曉暉facebook今年10月亦上載了她出席活動的照片,亦可見面容明顯較瘦。

香港癌症資料中心剛發表的數據顯示,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,亦是癌症中的第5大殺手。於2016年, 共有702名女性死於乳癌, 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12.2% 。

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周倩明指,一般乳癌患者而言,如已出現消瘦情況一段時間,癌細胞擴散至身體的機會頗大。

周指,乳癌第一、二期的痊癒率頗高,五年存活率可達9成,「醫好機會相當大」;但到了第三、四期,五年存活率就只達3成左右。

她指,消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,排除其他因素外,可能是晚期擴散,或是腫瘤引起胃口差、或是併發腸塞使她難以進食,化療令患者消化系統發炎等。

至於併發症嚴重性視乎癌症期數,如已達到第四期,或癌細胞已擴散至全身;或出現骨折等突發性併發症,會引起突然出血等徵況,周說:

乳癌如到第四期,會出現好多併發症,例如血液流動不通,會有血栓,其實都常見。

她指,其他併發症可能性例如化療引起細菌感染、治療失效、心理因素不夠已引起的食慾不振等。

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估算至2030年,患癌個案將較2016年增4成,推算2030年會有逾4.4萬宗新症,原因之一以往女性人口較年輕,惟十年後年紀增長,踏入婦女癌症發病的高峰期。

中心總監、伊利沙伯醫院臨床腫瘤科部門主管黃錦洪早前指,以乳癌、子宮頭癌及卵巢癌等婦女癌症為例,一般多於45歲至64歲期間發病,「全世界都是一樣」;相反男性常見癌症如大腸癌則多於50至60歲發病,肺癌發病高峰期更年長,多於60歲至70歲時發病。

黃續指,因應男女常見癌症不同,發病高峰期亦有別,因而年輕女士患癌比例較同齡男性高逾1倍。